以“新商科”建设为驱动,以学科建设为依托,立足惠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响应国家“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引领和支柱作用发展战略”对于国际及商贸物流业发展需求,培养“懂技术善创新、强实践重管理”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成为国内一流的物流人才培养和示范基地。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系统并熟练的掌握物流学科相关专业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国内外现代制造业、物流企业、流通企业从事科学研究、物流实务运作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的目标:
培养目标1: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
培养目标2:具有广博的通识化知识。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素养,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掌握科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
培养目标3:具有扎实的本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熟练掌握物流学科相关专业理论与方法,熟悉国内外物流行业的政策、法规及市场发展的动态。了解现代物流行业前沿领域,对现代物流未来发展有较准确的认识。
培养目标4: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进行采购、运输、仓储与配送等各个物流业务环节的工作,能够在国内外现代制造业、物流企业、流通企业从事科学研究、物流实务运作与管理。
培养目标5:具有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素质与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不断通过自我学习和习得改善知识和技能结构,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技能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1、知识结构
(1)基础性知识
学生须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2)专业性知识
学生须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现代物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物流系统优化理论与运营管理方法、物流工程与装备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熟悉物流系统规划和组织管理,通晓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有关物流的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现代物流的发展历程、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关政策法规,认识物流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通识性知识
学生须选修社会学、法学、科学技术、语言文学、健康艺术、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通识知识。
2、能力结构
(1)知识获取能力
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知识应用能力
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跨语言交流与合作能力;具备物流系统的规划能力、物流流程的设计能力和运作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3)创新创业能力
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与探索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尝试理论或实践创新;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
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强的形势分析和判断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生思想、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的崇高情感。
(2)专业素质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通过本专业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思维、能力与素质,能从事物流规划设计、管理、维护、咨询服务等工作,具有明确的依法办事意识;重视遵守职业道德和安全质量意识,具有绿色环保和创新协调的发展理念,培养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文化素质
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具有时代精神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乐观地生活,充满责任感地工作。
(4)身心素质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稳定、向上、坚强、恒久的情感力、意志力和人格魅力。
本专业包含16门专业核心与特色课程、9门实务/嵌入式课程、5门自主学习课程和2门全/双语课程。专业要求共记2594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1748,实践课时为846。为更好的实现培养目标,建立了学校课内实验平台、专业综合性实验平台、产业技术实践平台、创新平台(下文简称“四平台”)和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三段阶梯式(下文简称“三阶梯”)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校企共赢的产学合作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截止2021年,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持续优化,已形成12名专任教师的物流优质师资团队。其中,博士9人,副教授及以上3人,1名省级名师,生师比为17:1。近年来,企事业挂职9人,外院校访学8人,学科竞赛获奖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到80%以上。
1、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物流系实验教学中心由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经管学院跨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室、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室和互动教学中心五大实验教学场地构成,为开展实操教学提供了完备和先进的场地和设备支持。
2、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五大实践教学场地总面积超过600平方米。其中,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室拥有51台PC机,3D投影机2台,教学服务器和音响各一套,配备了仓储模拟实训软件、配送模拟实训软件、金蝶K/3系统(仓储、计划、生产制造模块)、仓储建模仿真软件等软件,为仓储与配送模拟实训、ERP系统模拟实验、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的实操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近三年增设150m2的物流综合模拟实验室、160m2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108 m2的ERP沙盘实验室、180m2的跨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室和108m2的互动教学中心(翻转课堂)等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3、 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1)建设了《物流学》、《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学术论文写作》等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经过教学实践,总结提炼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作知识建构教学法,获得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优秀应用案例二等奖。
(2)探索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建构了“基于课堂、网络、社会”三位一体课程内实践教学方案。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下,更是引入“BOPPS、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参与式教学转变。①运用BOPPS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将BOPPS微格教案引入教学,把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学习-后测-摘要/总结各个环节系统化,加强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提升。②启发式“提问”、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和学生“小讲课”方式相结合,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意识和学习效果。
4、实习基地建设
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了顺丰速运集团等48家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负责制,为企业输送逾百名优秀毕业生,5年来企业满意度调查均在94%以上。
1、构建了校政行企“多元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多边合作模式。近年来,本专业与7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其中,与顺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顺丰班”,为企业成功输送逾百名优秀物流人才,“尚品班”“双创管理实验班”等成效显著。
2、坚持全过程实践教学,将专业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记学分。物流专业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表现优异,成绩斐然。近三年来,共获得47项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项,其中国家级竞赛18次。仅2019年就获得: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云泽杯”创新创业竞赛总决赛一等、(展洽组)一等奖,马钢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二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云泽杯”创新创业竞赛总决赛一等奖等。
3、本专业突出企业物流和国际物流系统,注重实践实验。课程设置上通过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运输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等课程模块来体现企业物流管理的特色,以设置供应链管理、运筹学、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块具体践行国际物流系统的培养特色。近年来,本专业建成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物流学》),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院校专项资金项目,编写出版多部教材,在学生创新教育方面形成特色。
建立由学校、二级学院、教学系组成的三级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完善了包括教学管理决策、教学目标确立、教学质量支持、教学质量监控、教学信息反馈、教学质量激励等六个方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主要措施
(1)完善教学质量制度。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设置规范等质量保障体系内容,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凝练质量文化,将质量保障和质量监控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2)加强教学质量监督。积极开展教师听课互评与校、院、系三级听课制度,定期组织各类教学质量专项评估活动,确保课堂教学、成绩考核、实验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等重要教学环节的高质量。
(3)深入开展教学质量研讨。定期组织教研教改会议,深入开展教学质量改革,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2、主要成效
(1)教学质量制度不断完善。先后修订2019和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创新PDCAF教学质量改进循环机,建立了教学质量持续改善机制。
(2)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三年来,教师零教学事故,教学平均分为93.25,90%以上的教师三年教学评分超过90分,获评校级名师2名。
(3)教学质量研究持续推进。三年来,共获得29项省级以上教学相关奖励与支持(其中,国家级11项)。
1、教研成果显著:近5年来,物流系获省部级以上各类质量工程项目6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10项,编著教材6部,获省级精品和省级一流课程各1门,建设多门网络课程平台。建成惠州学院特色专业、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一流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和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
2、服务地方卓有成效。参与惠州市“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编写;承担惠州市分局、惠城区、大亚湾开发区、惠阳区、惠东县等物流相关规划项目100余项,项目经费达2000万。科研成果丰厚,承担了30余项省市横向和纵向课题。
3、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在学科和专业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64项,其中大创项目34项(国家级2项),攀登计划项目21项,孵化项目9项。参与教师项目4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
4、思政课堂建设初见成效。建立了首批思政示范课堂,1个省级课程思政建
设改革示范项目、1个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2个校级课程思政项目立项
5、校企融合成效显著
(1)通过举办“惠州著名企业高峰论坛”,将惠州本地著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课堂,为学生做专题报告,帮助学生认识其毕业后面临的社会现实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迄今已成功举办了6届企业高峰论坛,先后邀请了TCL集团、旭日集团、光耀集团董事长、丽日购物广场董事、华阳集团通用电子有限公司、广电传媒集团、中国联通惠州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惠州光耀地产集团副总裁、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20家本地知名企业的高管人员(董事长、总经理或高级顾问)来学校作报告,反响强烈。
(2)与知名企业共建的“顺丰班”“跨境电商特色班”“双创管理实验班”等。其中,与顺丰物流合作的“顺丰班”,迄今共招收逾90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86名取得合格证书。此外,近年来,先后有逾百名同学在顺丰速运(惠州)有限公司以勤工助学的形式顶岗实习,分别从事库管、客户服务、分拣等工作。这种企业嵌入式的订单培养,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培训学习以及后期的实习机会。同时为顺丰速运输送了更多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根据教育部最新学科分类,物流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二级学科,应对管理学起到支撑作用。
1、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方面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充分理解和贯彻上级学科(管理学)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共设立20门专业核心与特色课程、6门实务/嵌入式课程、5门自主学习课程和3门全/双语课程,课程体系涵盖物流管理专业所有核心知识课程,同时建立的“四平台”和“三阶梯“”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此外,加入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从课程角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2、教师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方面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围绕着教学的新思想、新理念,在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实践。近三年来,惠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共5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国家级2项)、2个省级专业建设项目,建设1个省级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完成3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国家级1项),为物流专业教学的开展和上级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3、对物流学科的研究方面
在物流学科研究方面,本系教师本着以研促教的理念,不断学习物流行业的新趋势,深入开展学科研究。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共主持横向项目2项,纵向项目9项(省部级以上4项)发表学术论文37篇,15人次参加国内/际学术会议,编著出版4本教材(国家级2本)。
4、学科竞赛方面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与学生不仅关注和参与物流管理专业学科竞赛,也在其他学科竞赛中斩获颇丰。其他学科竞赛与名次包括:2019 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二等奖(国家级),2019 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云泽杯”创新创业竞赛总决赛一等、(展洽组)一等奖(国家级)、2019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致教杯”跨境电商创新实践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国家级)、第六届全国高校“联盟杯”互联网+虚拟仿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团队三等奖(国家级)等,学科种类包括了营销、电子信息工程、医疗管理等。